两军相争,勇者胜。古往今来,无数战例都曾以少敌众。只要能打出气势,则士兵不仅能够以一挡十,甚至可以以一敌百。
我带到丹徒的士兵虽然不多,但却对军民有着极大的鼓舞。
我们自然有着顽强抗争的决心,而丹徒的军民在我们的鼓舞下似乎比我们更有决心。一时间,纷纷要求入伍的百姓有数百人之多。
我令虞丘进与丹徒守军一同募兵,令刘荣祖、孙季高与孟怀玉的一位部将一起从两军的老兵中挑选死士。
城外的贼兵人数众多,排兵布阵耗时良久,这为我谋划守城之计赢得了时间。
之前除了与刘牢之一起火攻时用到过阵式之外,所有的攻防战都没有正式用过阵式。毕竟阵法需要有足够多的人才能发挥效力。
阵者,或攻或守,能进能退,既相生也相克。人数少的阵式只是金玉其外,充其量只是一堆人而已。
姚盛被称为贼兵元帅、上将,他都没有用过阵式,想不到这孙恩竟不知什么时候学会了排兵布阵。我倒要看看孙恩的这个阵如何。
战备的事情交给虞丘进即可。我领着孟怀玉、刘钟等一帮人在城头一面休息,一面看孙恩布的阵。
出乎我意料之外的是,孙恩的阵看起来还是颇有些章法的。他所布的,是所有战阵中最古老的阵——方阵,并且布成了五个大阵:前、后、左、右、中。
方阵,为万阵之祖。其历史可以追溯到自人类有战争之时。
原始的方阵为一个阵,全军排成行列。听令官发令,全阵一起进退。对于没有阵式的散军而言,方阵的威力是可想而知的。光是看着一排人以整齐划一的步伐冲过来,就足以对敌人形成吓阻作用,更何况其攻击力也的确很强。
然而,当方阵被战争双方都采用之后,方阵的优势就荡然无存了。
于是后世之将领对原始的单个方阵进行改良,形成了多个方阵。以方阵的灵活配合来实施攻略,并取得了极佳的效果。
春秋之时,齐桓公的辅臣设置三军,同时将原始的单一方阵演化为左、中、右三阵,统称三军。在管仲的指挥下,齐国的三军无敌于天下。在齐桓公之后称霸天下的诸侯,如晋国、吴国,都采用三军建制,并且充分发挥了三军的空间与时间的优势。
孙膑借“田忌赛马”之道,向齐威王演示了三军的空间优势:以上军对中军、中军对下军,下军防守。
晋文公、晋襄公对付强大的楚国,就利用了三军的时间优势:每一年派一军出击,另两军休养。隔年换一军出击,还是两军休养,从而使得楚国的大军年年疲于奔命。
演化为三军的阵式,其实终归只能称为军制。而前后阵的出现,才使得拥有五阵的方阵真正成为攻防结合的阵式。左、右阵体现的是对战的空间优势;前、后阵依次出击采取的是攻守的时间优势。
这五个方阵,就是后世所熟知的“八卦阵”的雏形。所谓八卦阵者,以五阵的前阵为先锋,左右阵为两翼,中阵为主力,后阵为辅攻。
上述五阵被称为“正阵”,倘若把方阵的后面布置的奇兵分出来单列,就会再演出四个“奇阵”来,这样就形成了一个中军在正中,周边间隔部署四正、四奇共八个阵的八卦阵。
八卦阵适用于己方人数众多,中军实力较强,且有多兵种...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