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率着从娄县带来的两百人、吴郡增援的两百人共计四百人到达丹徒城外时,看到的是这一幅场景:背敌的城门大开着,许多人赶着马、车正蜂涌着往城外逃。城门外的大路上凌乱不堪。
脸上呈现惶惶之色的,不光有百姓,还有士兵。百姓们担忧他们的性命,士兵们担忧会有异乎寻常的命令,而将领更是迫于守城的压力而人人自危。
大敌临境搅乱了城中的气氛,军民之间有种隐隐的不信任情绪。这种情绪并没有昭然,却是在不断地酝酿之中萌发、生长。一旦有风吹草动,异动便会一触即发。
当我们从城门进入城内、与守军的队伍交错时,我们互相狐疑地打量着对方。我们不明白作为守军的他们为什么此时会往城外跑,而他们似乎更不明白在这样的危急时分我们为什么会进城。
当我们两队即将错过而各奔东西时,对方有人突然大喊了一声:“你等是镇北部?”
“正是!”
“镇北将军与刘司马在何处?”
“镇北在浙江,刘司马便是前面领头的那个。”
我听到这话,回头望了一眼。
对方突然有几个人同时叫起来:“果然是刘司马!”、“刘司马率部来守丹徒了!”
街边几个正在紧张地收拾行装的百姓听到这样的喊声,突然停止了动作。他们左顾右盼一番,确认自己没听错,便拍手大笑:“刘司马救我们来了!”、“镇北司马刘裕到丹徒了!“
那个行进的方向与我们相反的队伍突然折返回来,跟在我们队伍后面。不多时,街上响起了一片欢呼声:
“刘裕来了!我们有救了!”
再过了不多久,又在上面的欢呼中加了一个“回”字,变成了:
“刘裕回来了!我们有救了!”
听到“回来了”三个字,我的眼睛顿时湿润了。是啊,我回来了!
自从那天从京口的西津渡过江到瓜洲刘牢之的营中报到以来,我已经有一年多没有回到故乡了。
听着耳旁如雷般的欢呼声,看着前面街道上的百姓们愕然地停下手中的活计,随即兴高采烈地夹道望着我们手舞足蹈,我也十分激动。我觉得我应该喊点儿什么话,可是张开嘴却发现嗓子哽咽着,根本出不了声。
我一边跑着一边调整了情绪、调匀了呼吸。定了定心神,清了清嗓子,才放声大喊:“杀贼必胜——!”
我身后的几个士兵也跟着我喊:“杀贼必胜!杀贼必胜!!”
之后所有的士兵全都跟着喊:“杀贼必胜!杀贼必胜!!”
随后所有的百姓也都跟着喊:“杀贼必胜!杀贼必胜!!”
“杀贼必胜!杀贼必胜!!杀贼必胜!!!杀贼必胜!!!!……”
丹徒城上空响起了我们的怒吼。这样的怒吼远比战鼓更雄壮、远比号角更嘹亮、远比飓风更迅猛、远比海啸更激荡……
当我们来到被贼兵包围的城门之下时,守军早已列着队、举着旗在恭候着我们。城门下放着一支香案,上面已经燃了一柱香。一个军官举着一碗酒,大踏步向我迎来,单膝跪下,双手将这碗酒高举过头顶,恭恭敬敬地说:“丹徒城守将孟怀玉率部向镇北司马致意。”>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