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61.第十九章 渊明醉酒

首页书架加入书签返回目录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

在酒中吧!”说完祝英台气冲冲地拔腿就走。

    陶渊明念的第一首诗认为:人生短暂如流星,大到一个国家,小则是一个家庭,都有其寿命,它们经历着兴衰荣辱。他不必为这些事情烦恼,反正他对这个国家也已经失望透顶。

    所以第一首诗云:伏羲神农氏之美德已经过去很久了,这个世界上少有朴实真实之人。鲁国孔子,这个一生仿佛带着神圣的使命降临,一直都“在路上”的大学者,为华夏这片既贫瘠却又肥沃的中原大地点亮了一盏明灯。更有话云:“天不生仲尼,万古如长夜”。因此,象征着祥瑞的太平之鸟凤凰虽然没有到来,但礼乐有了恍然一新的面貌。礼乐之乡,孔子教导学子的地方,礼乐之音从未断绝,依然有微言大义之声回荡在这片大地上。

    时间慢慢流逝,终于到了秦朝,这是个□□专断、横征暴敛的狂秦、赢秦。陶渊明在这里谴责着嬴政焚书坑儒的恶行。而后陶渊明继续说,从汉代灭亡至今,治世之道已经无人问津,人人皆为名利行走于世。他此刻不痛快地畅饮,空白辜负了他所携带的漉酒巾……

    这首诗说出了陶渊明的对如今这个国家的失望,以及对这个国家清醒的认知。

    而第二首则云:据说行善事有善报,但是商朝孤竹君的两个儿子伯夷和叔齐却因为耻食周粟饿死在西山。假如为善没有得善报,为恶没有得恶果,那为何还要立下这句关于善恶之报的空言。隐士荣启期因为家贫,以绳索为衣袋,鼓琴而歌,安贫且自乐。所以我如果因为家贫不固守着高节,后人将如何看待他,声名会以什么方式流传于百世呢?

    这首诗则陶渊明说出了自己的情操和高节……陶渊明虽然是一个避世的隐士,但他心中仍怀有一腔赤忱的热血,虽然他的田园心性不适合现在这个黑暗腐败的官场,但他绝对不是一个任其弟子掉落深渊而不伸出援手的伪君子,他是一个堂堂正正、光明磊落的伟丈夫。

    陶渊明已经伸出了援手,怎奈他这个正大光明的君子在这个污秽小人遍行的朝廷上孤立无援,他这是在借酒消愁,他也在怀疑着自己的坚守是否为正确,感叹自己的无能为力。

    然而,此刻却没有人搭理他,没人走进他的心里。在场的祝英台等人都烦恼极了,谁都没有心思去猜想陶渊明此刻的心思。

    梁山伯是一个礼貌的学子,他见祝英台对陶渊明如此不客气,连忙向陶渊明解释并道歉:“陶先生,英台实在是心情不好。请陶先生见谅!”说完梁山伯想陶渊明行了一礼,随后也随祝英台的脚步离开。

    随之而来的荀巨伯和方家渊两人也行了一礼,然后紧跟梁山伯其后而去。

    陶渊明迷蒙的眼睛看着祝英台等人远去的身影,他苦笑着继续醉呼呼道:“五柳先生呀五柳先生,你瞧你,现在这样子,成啥样了呀!”看来陶渊明实在不是已经醉酒了呀,他看起来思维还很清晰。也不知道是什么样的情况让这个一贯处事不惊的先生苦恼成这个模样呀!
上一页目录下一章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