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第八十四章 施琅收复台湾

首页书架加入书签返回目录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

    康熙二十二年(1683年),施琅督率水军由铜山出发。在进攻路线的选择上,施琅根据风向和敌方防御情况的情报,决定清军船队从铜山(今福建东山岛)启航,乘六月的西南季风向东穿越台湾海峡。首先夺取地处澎湖主岛以南、郑军防守薄弱的八罩岛。

    郑军守将刘国轩四面筑垣,环列火器,把澎湖守得格外严密。施琅遣蓝理为先锋,乘潮进薄,自乘楼船继进。国轩令守兵连放火炮,间以矢石,自昼至夜,相持不下。忽然飓风大起,波如山立,战船随流簸荡,支撑不住。刘国轩驾船而出,直冲楼船,施琅急督兵迎敌,猛被一箭射来,琅不禁失声,几乎跌倒。幸亏总兵吴英,见主帅受伤,一面令亲卒保护施琅,一面率军士力战,炮矢齐发,射退刘国轩,大风亦渐渐平息,两边鸣金收兵。

    由于初战失利,施琅很快吸取教训,对下一步作战行动进行了周密筹划和部署。施琅将清军分为四部分,施琅亲率56只大型战船组成的主攻部队,正面进攻郑军主阵地娘妈宫;总兵陈蟒等率领由50只战船组成的东线攻击部队,从澎湖港口东侧突入鸡笼屿,作为奇兵,配合主攻部队夹击娘妈宫;总兵董义等统率另50只战船组成的西线攻击部队,从港口西侧进入牛心湾,进行佯动登陆,牵制西面的郑军;其余80只战船作为预备队,仍用蓝理为先锋,随主攻部队跟进。

    刘国轩见清军继出,正拟坚守,仰见东南角上,微云渐合,立命发兵。曾遂道:“施琅再来,必惩前辙,我军不如固守为是。”

    国轩道:“今日必有大风,正可一鼓歼敌。”

    曾遂问道:“主帅何以知有大风?”

    刘国轩以手指东南角,示曾遂道:“汝在海上多年,难道不知海上气候,云合风生,雷鸣风止么?”曾遂喜跃而出,率领战舰,先来迎敌。适遇一清舰驶至,舟上大书“蓝理”二字,曾遂知清军前锋已到,喝令水兵接仗。

    蓝理脱掉上衣,赤膊上阵,接连斩杀了十几个守军,自己身上虽然也受了几处刀伤,但他全然不觉,仍然拼命地厮杀。双方从辰时战至午时,海上硝烟弥漫。蓝理越战越勇,突然一枚炮弹飞来,弹片击中其腹部。蓝理倒下,曾遂大叫:“蓝理死了!“蓝理之弟蓝瑶将蓝理扶起。蓝理挣扎着站起来,握紧拳头大喊:“蓝理没死,曾遂死了!“并连呼:“杀贼!杀贼!杀贼!“声大如雷,清军士气大振。

    这时,蓝理的肠子已经流出来。族人蓝法为他将肠子捧放入腹,并为他包扎穿衣。蓝理全然不顾,还在大喊杀贼。双方都以铁钩钩住对方船只,往对方掷火箭、火龙、火罐。蓝理命以火药桶攻敌,击沉二艘,烧死无数。施琅闻蓝理被伤,急率军舰上前,命人将其载回营中。

    此时国轩已联樯而来,接应曾遂,奋力相扑。施琅命各队分列,人自为战,枪戟并举,箭弹互施,杀得天日无光,风云变色。突然间天空中一声霹雳,响彻海滨,刘国轩不胜惊愕,曾遂以下诸将士,都相顾失色,军心一乱,哪里还愿抵敌?眼见得败阵退还。清军乘势掩杀,焚毁敌舰百余艘,毙敌兵万余名,刘国轩仓卒退至牛心湾,遇清将魏明杀来,不敢抵当,另走鸡笼屿,又遇着清将陈蟒,前后左右,统是清兵,没奈何逃奔台湾去了。

    施琅乘胜至台湾,舟泊鹿耳门,胶浅被搁,郑军军舰来击。施琅连忙对仗,怎奈敌兵如蚁而来,施琅舟不能动,被他四面围住。正紧急间,蓝理摇舟来救。郑军大惊,相率披靡。蓝理左手执盾,右手执刀。跃上敌船,连斩巨魁十余人,乃请施琅易舟,施琅执蓝理手,并问创疾。蓝理笑道:“主帅有急,就使创裂至死,亦顾不得许多。”遂与施琅轰击郑军,郑军退去。

    此后,施琅一面加紧军事行动,一面对占据台湾的郑氏集团施以招抚。在施琅大军压境之下,郑克塽茫然地说:“现在台湾人心风声鹤唳,士卒满目疮痍,再战下去恐怕难以取胜。还是应当请降,以免今后追悔莫及。”

    八月十三日,施琅率领舟师到达台湾,刘国轩等带领文武官员军前往迎接。施琅入台之后,主动前去祭郑成功之庙,对郑氏父子经营台湾的功绩作了高度的评价,并称郑氏收复台湾是为国为民尽职的举动。

    施琅遣人由海道告捷,上疏时将蓝理列为首功。不过澎湖海战后,蓝理居家侍奉双亲,不久因父亡故,又在家服丧。康熙二十七年,蓝理奉诏晋见皇帝。康熙念念不忘他澎湖拖肠血战之功,特召他到面前,询问血战时状况,叫解衣察看伤处,康熙抚摸着伤疤,感叹不已。有一次还引见与太后说:“这就是破肚总兵。“为表彰蓝理功绩,康熙先后两次为蓝理题写御书榜文:“所向无敌“和“勇壮简易“,赐蓝理花翎、冠服,从此“破腹将军”名闻全国。

    却说施琅收复台湾,康熙帝大喜,封施琅为靖海侯,命克塽等入都,授郑克塽海澄公,刘国轩、冯锡范亦封伯爵。遂于台湾辟地垦荒,设一府三县,隶属福建省。自是清朝威力,远达海外,琉球、暹罗、安南诸国都,遣使朝贡,连欧洲的意大利、荷兰等国,亦通使修好,请开海禁,求互市。

    朝廷商议准海滨通商,废除明朝以来的禁海令,设粤海、闽海、浙海、江海四关,置吏榷税,这也就是以后沿海通商的基础。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