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目前须趁刘裕兵力未完全集结,迅速派兵驻防东阳。”
“东阳?”
“正是。东阳非形胜之地,士兵们遇到刘裕必然难守。且不必与他争锋,只需多设防线阻碍他进军。待他驻防时,多加滋骚。令其烦不胜烦。刘裕乃老将,碰到这些必然无碍,但桓修非带兵之人,哪能吃得了这些苦。他们并非出自一处,桓修对刘裕有猜忌之心,刘裕也不会不担心功高震主。在如此情形下,我方不难找到合适之机会。”
卢循摸着胡子想了半晌,说:“倘若他二人无虞,该当如何?”
“如果桓、刘二人齐心协心,那倒是为难得很。在永嘉城下决战一定不免。”
卢循半天没说话,摇摇头说:“我等恐非刘裕敌手。”
“刘裕确实是个非凡将才。不过,此前的较量他都占有士气之先。所谓‘置之死地而后生’。我兵虽多,士气不如人,自然落败。此番守永嘉,我占据天时、地利、人和。刘裕北来,不习南人习俗,况且军中乏粮。用不多时,自然退去。只需我固守月余,事情必有转机。”
卢循听了徐道覆的话,说:“恐怕守不了月余。”
“何出此言?”
“故教主、你、我与刘裕数十次较量,能道看不出刘裕向来不打持久之战。每战必然如迅雷一般,溃敌为先。君不见句章、丹徒之战?兵法云‘十则围之’。我围这二城人数何止十倍。结果如何?”
“你是否想过彼时我方的教众、士兵堪战否?我方人数虽多,却都非战士。刘裕人数虽少,然人人堪战。譬如以刀斧手弑妇孺一般。此番固守永嘉城内外者,乃是我之精兵良将。所谓兵来将挡、水来土掩。何惧哉?”
“我并非惧怕,而是想尽量在刘裕南来之前未雨绸缪。倘若永嘉城最终不保,我当如何?”
“若事不济,再回甬东便是。”
听到这里,卢循长叹一声:“我等果然是‘贼人’。”
徐道覆听到卢循这么说,知道刚才自称“贼人”时,卢循虽然没有说话,但是内心已有些不快。于是他笑了笑,宽慰卢循说:“倘若项羽得了天下,刘邦岂非贼人?倘若王莽驱除了逐鹿者,刘秀岂非贼人?
‘王侯将相宁有种乎’,是王是贼,在乎得失。成者为王,败者为寇。凡举大事者,莫不是颠沛流离、历经磨难。不先为贼,哪能终为王?我占天时,则我进身为王;我不占天时,则隐退等待时机。刘邦当年烧毁栈道退居汉中之时,岂非狼狈至极。即便是贼,又何愧之有?何忧之有?”
徐道覆见卢循的神色虽然还带有忧郁,但比刚才要好得多了。他非常了解这位内弟。卢家是世代为宦,乃是当朝名门。卢循就如同许多士族子弟一般,要么经由仕途而效忠于国、效忠于君,要么或高朋友满座、或云游四海,做一清谈论道之闲散之人。
他毕竟不是刘邦、项羽,可以为对抗暴君暴.政而举义旗,成也罢、败也罢,均能青史留名。自己既不如刘、项一般英雄,国家又不似秦二世之时那般没落。即便创立了天下,也不能说是皇朝正朔。既然不是正朔,那还不是形同流寇一般?江北立国的秦、燕、魏等,在士族眼中莫不如流寇一般。这样的名不正而言不顺,始终是卢循的心结。
徐道覆没有接着往下说,他知道有些问题都需要自己去悟的。
飞瀑的雾濡.湿了亭中的床。卢循唤过仆从,把床收拾好了。然后与徐道覆一前一后,向着山顶走去。徐道覆曾经在这个山顶看过周边的地形。他准备等登到山顶之后,把周边的兵力布置向卢循做一番解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