卢循虽然继承了孙恩的衣钵当上了天师道的教主,但是他除了召开重要的教内会议以外,就不常穿道袍了。卢循虽然是天师道的信徒,但他更是一名儒家的信徒,因为他的家世毕竟出自士族。在骨子里,他认为儒装或官服更符合他的身份。对于天师道的信奉,与其说是他个人的信仰,不如说是得自家传。
卢循的曾祖卢谌曾任司空刘琨的从事中郎。这位卢谌不仅是一个诗人、散文家,更是研究老、庄的学者。他注解的《庄子》流传于世,成为信奉天师道者的必读之物,也被孙泰、孙恩引为本教的典籍。
其实,卢循所秉承的,不仅仅有曾祖的信教之心,而且还有曾祖的爱国之情。
曾祖留下的文字中,卢循最常读的是一封曾祖写给刘琨的信。其中有这么几句:
“王室丧师,私门播迁。
望公归之,视险忽艰。
兹愿不遂,中路阻颠。
仰悲先意,俯思身愆。
卢谌对他曾效命过的司空刘琨景仰有加,这一点与桓温倒是非常相似。然而卢谌的曾孙卢循却与桓温之子桓玄完全不同。桓玄是为了振兴家业,实现父亲未竟之占有天下的野心;而卢循,却是怀着一番报国之志,希望自己能如刘琨、曾祖一般强国以御强敌。
卢循明知孙恩起兵的目的与他不相同,但他也知道孙恩毕竟不单纯是为叔父报仇,而是有一番开创天师道立国盛世的宏志。
想到刘琨、祖逖驱除胡虏之志屡屡被朝廷抑制,卢循意识到首先要做的是推翻司马氏的统治。孙恩倘若能立国成功,作为妹夫、重要幕僚、重要将领的卢循,必定能引导孙恩以仁义爱民,立国强兵之后,再兵锋向北,收复华夏江山,以完成卢谌、刘琨、祖逖之遗志。
然而,让卢循不解的是,孙恩的性格却变得越来越暴戾。在与官兵的数次拉锯战中,那种性格愈演愈烈。在经历几次失败之后,孙恩变成了一个残忍之徒。也许正是因为孙恩得民心太过容易,所以离成功越来越近时,孙恩也就越来越不注重民意。当他率十万之众征伐建康时,大军就像蝗虫一般,所过之处寸草不生。
那时的卢循眼见孙恩在一条不归路上越陷越深,已经无力再谏止他了。只期望能够一举攻破建康,建立新朝,然后自己再以亲王、或太宰、或丞相之尊携着一帮忠臣再对登基的新皇帝进行苦谏。
可是卢循的打算却随着战争的进程灰飞烟灭。哪想浩浩之军,竟然在与建康近在咫尺的丹徒被刘裕打败。
那一战在卢循心中投下难以磨灭的阴影。那一天,卢循与孙恩一同登高观兵。京口郡的铁翁、丹徒两座城池就如同洪流中的扁舟一般。只要攻城令一发,这两叶扁舟就将随流飘零而不知所归。
然而他们得到结局却恰恰相反。攻城令发出之后,尽管攻城战...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