间,坐着些年轻人。偶或有几个人靠着树干读着书。甚而还有一位青年公子在旁若无人的吟诵着什么。
“那人好像诵的是康乐公的赋。”夫人在车中指着那吟诗的人对我说。
“什么康乐公?”我问。
“康乐公叫谢灵运,是车骑将军谢玄的孙子。袭爵为康乐公。年方十八岁。擅诗赋,颇有陶渊明之风。江左士人颇多传诵。”
想不到夫人深居闺中,竟然也知道谢玄将军有这么一个叫谢灵运的孙子。
“哦,原来是元亮的追随者。”陶渊明在当朝非常知名,他曾任桓玄的幕僚。我在建康时,常听荆州人士提到他。我离开建康前,殷仲文曾设宴款待离京的众将。席间他写的一幅字录的就是陶渊明的诗。
“不,康乐公的文风与陶渊明相近,然并非追随者。以我看,康乐公似较陶渊明更胜一筹。”
我摇摇头,不置可否。在我看来,殷仲文自谓当世奇才。陶渊明都能得到殷仲文的欣赏,一定不是凡夫俗子。夫人对谢灵运评价之所以高,恐怕只是因为这谢灵运乃是少年翩翩公子,而陶渊明则日渐垂暮,哪能再吸引夫人或是树下那青年公子?
我想着这些,望着那青年公子闭着眼摇头晃脑地念叨着,很是担心他会不留神跌一跤。
“唉,夫人。咱家兴儿长大了,可不能嫁给这么一类人。”我摸着女儿的小脑袋说。
“兴儿在这里,你还这么乱说。这位公子怎么了?我倒挺中意的。”夫人说。
“兴儿,你喜欢那个闭着眼的小哥么?”我低下头问女儿。
女儿噘着嘴没有搭我的话。夫人忙推推我的胳膊:“当着女儿的面不要说这些无趣之事。”
“哈哈。”
虽说是带着夫人和女儿出城来散心,但她们也只能坐在车里,掀起车帘四处看看而已。如今我的身份与以往不同,妻儿的身份也不同。依据当朝的礼制,妻儿等内室是不允许随意与平民相处的,尤其是男性。
车停在江边一个风景绝好之处,我带着个家仆坐到了江边。
此处江面很宽,江水流得并不急。偶尔有大船经过时,江中会出现无数个或大或小的漩涡。江浪跳起来恣意地拍打着岸边的巨礁。那些巨礁虽然经过千万年的洗礼,依然是棱角分明,与岸上的礁石比似乎更显骨节。
有时候,我倒情愿做这个万古不化的礁石。只需静静地守在江边,看着四季的更迭、看着孤帆远影。我无需有任何行动,只是默默地看着这一切,无论善也罢、恶也罢、喜也罢、愁也罢。既无为,也无需有所为;既无慷慨激情,也无惆怅落寞。无需倾慕庙堂之荣华、亦无需忧虑草民之苦难。一切与己无关,一切又不会错失。任往事如烟如尘一般匆匆而过......
假如自己是那礁石,那么会有回忆吗?假如礁石有回忆的话,历经千万年寒暑与朝代更替,它的回忆该是多么繁复与沉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