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桓公,幼道将军已率军往江陵而来。”卞范之进内室向桓玄报告。这位表字为幼道的就是桓玄的从兄桓伟。
“何日能到?”桓玄一面在侍女的服侍下穿衣,一面问。
“后日正午。诸位将军已于议事厅恭候多时了。”
桓玄穿上的,是一身军服。数月来征战不休,所以桓玄习惯把一套军服放在内室,以备不虞。
颇有些儒雅之风的桓玄着上军服,飒然就是一位英武将军。正值盛年的桓玄既是文武兼备、又是才貌双全。举手投足之间一举夺得军政大权,当是时,意气风发而自得非凡。
之前一再想挥军东下,趁孙恩之乱以胁迫司马道子、司马元显父子。但当司马元显先发制人,挥军西上以胁迫桓玄时,桓玄反倒有些着慌。
桓玄以前与司马道子打过交道,知道司马道子年轻时也曾是个有为之人。不料才到四十多岁就变成了一个利令智昏者。每天除了秉权、敛财、酗酒、玩乐外,不知世间还有何事。这样的人,心高气傲的桓玄根本不放在眼里。
然而对于司马元显,桓玄的态度却完全不一样。司马元显比桓玄小了十多岁,出道之初便协助司马道子击败了王恭、殷仲堪、桓玄。没过多久,就把权臣司马道子排挤出政治核心。不到二十岁的年纪就一统朝政。
于军于政,这个司马元显都不可小觑。自负少年奇才的桓玄对同样是少年奇才的司马元显既赏识、又畏忌。如今司马元显大张旗鼓地主动来进攻他,桓玄怎能不着慌?
到达议事厅的除了卞范之、殷仲文等谋士外,其余的都是亲信武将。既然他们都已经清楚目前的局势,所以桓玄就直入正题,讨论军事部署。
各位战将意见很不统一,有人建议浮江而下迎击司马元显,有人建议在武昌设防线以逸待劳。桓玄莫衷一是,惶惶不能两顾。
之前四方诸侯讨伐司马元显尚且遭到惨败,如今自己孤身对抗,胜算还有几分?桓玄考虑再三,更倾向于在家门口的荆州设防。
卞范之见桓玄顾虑重重,建议说:“桓公威名著于天下。司马元显乃乳臭未干之小儿。元显前番征王恭、此番征孙恩,所赖者,乃刘牢之也。刘牢之虽强,然个人声誉不佳、军队军纪不良,于扬、徐等州大失物情。
若桓公以重兵临近畿,向各州军民示以威赏,则刘牢之军土崩之势可翘首而待。无牢之之元显,怎耐桓公何?况且,何有延敌入境自取蹙弱者乎!”
桓玄听了卞范之的话,认为非常有道理,自己一直都存着的顾虑完全打消了。于是站起来大声对众将说:“吾意已决!待桓伟兵到,我当率强兵直下建康。诸将建功立业之机,正当此时!”
桓伟领兵到达后,桓玄让他守卫荆州的州府江陵,自己亲自率领大军沿江而下,过武昌,直抵浔阳。直到大军到了浔阳,探听到前方无元显的一兵一卒,桓玄不禁大喜:卞范之的判断果然不错。
于是桓玄索性命所有战船不必在浔阳停留,扬帆...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