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十人?”
“是。那十人倒是无碍,不过蒯恩身上倒满是伤。”
“负伤了?”
“司马勿担心,都只是轻伤。而且是连日来积下来的,不是这一次受的伤。”
“我猜他也未必真是去杀敌,只不过依司马您之将令骚扰而已,力求逼真。”
“嗯。”
“他真是一马夫?”
“确实是个马夫。头一次见他的时候,他正在搬马料。句章城目前的情形,你怎样看?”
何无忌不假思索地说:“目前看来无碍,但是蒯恩嗜战的情绪很强。尽管受命于军令,始终压制着,但是每日出去骚扰恐怕反而会令贼兵心疑。”
“正是。”
“守句章只是为建小溪赢得时间而已,拖得一天是一天,只怕蒯恩哪天忍不住,真的带人出城大战一场。”
“应该不会。此前对他叮嘱过多次。走为上,走为上。敌人一旦进攻,绝不可死守,要当机立断带人撤走。”
“希望如此。”
句章的事情谈罢了,我开始和何无忌谈正题;“对了,你此行是……?”
“司马必然也猜得出几分。句章弃守之事,虽然是不得已,不过对军心必然有些影响。形势不利时弃守句章,这是司马来句章前将军亲口叮嘱之事。不关司马之事。然而……”
“有人在背后说闲话?”
“司马如何知道?听到过传闻?”
我摇摇头。我是刘牢之的司马,我取得战功对将军也是有所进益之事。尽管是形势逼不得已,但是弃守县城毕竟不是什么好事。在君、在臣、在军、在民,难保没有闲话可讲。这是自然的。只是不知道这个闲话来自何处,有何影响。
“是桓不才。”
“桓不才?”听到这个名字,我倒是觉得有些出乎意料之外。我跟桓不才虽然认识多年,但是因为我从未在他军中当过将士,与他可以说没有任何瓜葛。
“正是。他因为攻会稽失败而回到京口。上表向皇上陈情时,言语中隐隐有把他全军覆没之事归咎于主将刘将军之意。但是这些话说得十分含糊,但是关于句章的事他却是直言不讳。并且说司马您一定会在刘将军的授意之下弃守句章。一旦弃守,孙恩大军就会开抵会稽。刘将军作为会稽守将,就可以以此向朝廷要挟。就像在吴郡时那样。”
在吴郡时,刘牢之的确是曾经上表向朝廷请兵请饷。并且在给司马元显的信中,不乏强硬的语气。司马元显迫于剿贼的压力,也部分答应了刘牢之的要求。
攻打会稽,刘牢之除了升职之外,其实没有捞到实质的好处。他再借防卫会稽向朝廷进行要挟也不是不可能。而这一点恰恰被别人所利用。他们不敢将矛头直指刘牢之,却把我当作了替罪羊。
何无忌接着说:“尽管目前还不知朝廷对此作何想法,但是刘将军让我来提醒司马,凡事尽管去做就是,但是也要提防战事之外的杂事。此外,他还令我来协助司马防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