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这几天里,除了安排了更多百姓穿着军服在城上巡逻以壮声势以外,还利用夜间把城里的百姓和资材都运到了一个叫小溪的地方。
那地方我抽空亲自去看过一次,在句章城东南约四十里处。那里的山比虞丘进描述的要高一些,山下除了有溪流之外,还有几个湖泊。依山傍水是建防御工事的不错选择。更妙的是,在山上原本就有一处山寨,不知道是哪个豪强土霸曾经占有过。
这个山寨并不是因为战事起来之后才废弃的,而是废弃了许多年。寨墙有些损毁,许多房屋也失修了。不过,寻常山寨该有的仓储、防御等设施还算完善。
选定该处作为囤兵之处后,虞丘进带领士兵和百姓们砍伐了周边的树林,依据山势建起了一个新营寨。以木头和竹子建起的营寨作为基础,正在夜以继日地用夯土筑城墙。
夯土是自古传下来的一种筑墙技术。据称,早期的城墙是用砖石或泥土筑成的。砖石不多见,而且造起来极费人力;泥土建起来容易,但是造起来的墙并不牢固。
夯土法即是将黏度较高的泥土放在一个固定的模子里,用重物持续打击,挤走泥土中的缝隙与空气,使泥土牢牢接合在一起。这样夯成的泥土,硬度和强度都可以和砖石媲美。
用夯土筑墙本身并不难。因为我们在小溪有大量的木材,可以制造各种夯土的工具。从模子到夯杵,一应俱全。最难的,在于土的材质。
寻常的泥土不能用作夯土的原料,唯有粘度较大的黄土才可以。但仅用黄土来夯造又会面临几个主要问题:一是晒干后的土墙容易曝裂;二是新夯好的土墙虽然结实,但夯土容易被雨水一层层冲刷掉;三是并非所有黄土都具有足够的粘度。
为了防止晒干后曝裂,可以在土中混入一定的细砂;为了提高粘度,需要混入一部分稻田、菜田等田地下方久积的泥土。
这两样东西好找。小溪寨墙下就是河岸,容易收集到足够的细砂;句章城外有大量被废弃的田地,所以粘土的来源也没有问题。只是从句章运泥土到小溪却要耗费不少人力。小溪毕竟只是一个临时的营寨,耗人耗力的活计能省则省。所以总共也只拉了十几驴车。
但有一样东西是我们最为缺乏的——米。米是夯土最重要的原料之一。米浆或者米汤都可以提高夯土的粘度。更为重要的是,米浆或米汤在夯土中凝固后,可以让土墙坚硬无比,寻常的刀砍斧劈都奈何不得。
我们目前囤积的粮食尚且不够吃,还怎么能把宝贵的粮食往泥土里倒呢?尽管小溪是一个临时的营寨,但毕竟也不清楚在这里到底要守多久。一个并不坚固的寨墙能否经得住贼兵的持续攻城?
二者的矛盾很难协调。当我提出需要大量的米来夯墙时,首先就遭到了虞丘进的反对。
“司马,在小溪劳作的人尚且以采果子、捕鱼、打野兽为食。句章城中粮食囤积得不多,倘若知道要将米往土里倒,士兵们且不必说,如何向百姓们解释?”
“此事我也曾想过。以目前句章及小溪的状况,不用米也寻不来别的物料。我曾...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