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既然刘恒回来了,就不想任由情况继续恶化,他直接出手了,要和曲慈方、郑芝龙比一比手腕。
大四笑容绽放一瞬,随即收起,“我的传令官就在外面,随时可以传令。”
这一刻,所有目光都齐聚到他身上,因为谁都没想到,第一个表态支持刘恒的竟然是他。
不等其他人从震惊中回过神来,做出思索抉择,何伯紧接着开口了,“大将军,我也想问一句,是否想投靠刘家?”
面对何伯严肃的注视,刘恒略作沉吟才道:“这个视情况而定,毕竟大势如此,我们如果非要抽身事外,反倒木秀于林,并非良策。但首先要肃清军与城,随后才能有足够筹码与各方好好商谈,看谁家条件给的最好,再做定夺。”
何伯一挑眉宇,连刘恒都不知他是何意,却见他露出笑容,“既然如此,那我这一营兵马,就全交于大将军处置了。”
此言一出,本打算今天无论如何都冷眼旁观的刘衡,猛然睁眼看向了何伯,面上神情变幻不定。
“不管方先生有何居心,至少有一点他没有说错,在我与他之间,何伯果然更偏心于他。否则同样是说斟酌而定,为何我说了何伯如此愤怒,他说了何伯就如此支持?”
他觉得何伯一定是知道了刘恒已经悄然归位的事情,却浑然忘了开宴之前,因为一点异常而引得何伯大为吃惊那桩事。只能说心里起了念头,怎么看都会觉得不对,甚至让他无法正常思考其中的差别。
以前他说斟酌而定,却早有了偏向,浑然不理会如今身处的局势有多么险恶,就想要答应刘家的条件,眼见他要把自己和诺大家业一步步送入深渊,何伯如何能不怒?
而此刻的刘恒则不同,同样是斟酌而定,却说要先稳定内部,再行去与各方商议,并且毫无偏颇,只为争取最好的条件,这才是明智之举。
可以说引起何伯两种态度的原因不在于人,而在于两种处事的方法,刘衡却因为早有芥蒂,终究没法看明白了。
转瞬之间,两人倒戈,尤其二人都是手握兵马大权之人,彻底动摇了八人“共进退”的暗中决议。在其他六人迟疑不定之时,黄儒世呵呵笑道:“大将军,我如今已不在军中,此中之事实在插不上嘴,要不就让我先回房醒醒酒?”
他虽然话不多,也从来不在军中占据大权,如今更是彻底脱离军伍,成为城中匠头,从入伙到现在都像个边缘人,却不代表他心性愚笨。身为工家传人,他向来都是天底下一等一的聪明人,比如此刻开口说要离开,就显得尤为明智。
一来恰如他所言,他不在军中,对于变局自然知道得越少越好,退场越快越能明哲保身。二来他虽说要退场,却不说离开大将军府,说的是“回房”,这就更聪明了。他很清楚自身处境,已经牵扯其中,以防走漏消息,大将军也不会放他出府,与其说出来自讨没趣,不如自己说留在府中,还落得个好印象。
“黄先生,这些年辛苦你了,便去早些休息吧。”刘恒对黄儒世向来客气,如今也是这样,让黄儒世面上闪过一抹诧异,作揖离场,一脸若有所思地去了。
所有人都能感觉到,随着时间流逝,风向不知不觉已经变了。
朱儿神情不断的变幻,似是很难做出抉择,“大将军,如果世道真如你说的这么乱,将来还会更乱,要是你重掌大权,敢保证我们的安危吗?”
“我不敢做出任何保证,因为将来世道,谁都不敢做出这等保证。”刘恒回答得很认真,没有一丝一毫的敷衍或诓骗的意图,“我唯一敢保证的就是,会竭尽全力守护这座城,因为我在意的人都在这里了,这保证绝对比其他任何一方给你们的承诺来得真诚。”
朱儿说的话很实际,刘恒却由衷欣赏,因为如今的朱儿显然更加成熟了。她所考虑的不仅是自己,还有原来六洞十八寨那些男女老少的安危,这其中的差别,就能看出她最近几年成长了多少。
闻言,朱儿先是皱眉,渐渐眉宇才舒展开来,“或许是错觉,我仿佛看到当年那个建造十日城的大将军又回来了,让我很想相信你一次。”
又一个倒戈者出现!</content>
本书来自